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中心动态
详情内容
吉林省疾控系统援通流调队首批队员凯旋
发布机构:综合办公室 时间:2021-02-08
  新年伊始,通化市输入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得到全国和全省的高度关注,复杂的疫情形势、突增的病例数字吹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角。哪里有疫情,哪里就有疾控人的身影,全省疾控系统积极响应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号召,火速组建流调队支援通化市疫情防控工作,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同国家指导组、省级前方指挥部、医疗队、检测队勠力同心、攻坚克难,与疫情短兵相接,啃下一块块硬骨头,攻克一个个防疫难点,取得了通化“保卫战”的一个又一个胜利。

  随着通化市疫情进入平台期,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,2月7日,疾控系统流调队首批57名队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,返回派出地隔离休整。但仍有5名“疾控卫士”坚守在通化市抗击疫情最前线,勇担清剿疫情重任,继续守护通化市人民健康。

  疫情之初,省疾控中心通过严密监测和缜密评估,敏锐发现通化市疫情防控压力,时间派工作组赴通化市指导疫情防控工作。针对通化市疫情病毒传染性强、代次间隔短、一代密接人数多、感染人群高龄化等特点,立即要求当地全面激活应急响应体系,并提出具体防控建议:一是针对病例开展严密流行病学调查;二是重点区域启动全员核酸检测;三是强化重点人员隔离管控;四是全面落实消杀措施,用最短时间降低疫情社区传播风险。通化市根据省工作组建议,严格落实提级管控措施,疫情防控网迅速铺开,一场守护通化人民健康的疫情防控狙击战全面打响。

  1月17日,全省疾控系统流调队火线增援通化市,以缓解当地病例上涨带来的繁重流行病学调查压力,20个流调专班日夜轮转、通宵达旦,充分利用“大数据”等信息化手段和“面对面”流调方式,精准掌握每一名确诊病例、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行程轨迹,做到“不漏一天、不漏一人”。通过查找每一例病例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,以及不同病例间的传播关系,绘制出明晰的疫情传播扩散图,查清了向上源头和向下传播链,为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,同时为医疗救治降存量和减少病亡争取最宝贵的时间。作为“离病毒最近的人”,为了查清每一个流调细节,他们深入病区流调、对重点人员访谈、紧盯监控查找可疑线索,24小时不眠已成为常态。截至2月5日,援通流调队共流调318人,排查密接2958人、次密接4200人,发送协查413份,为通化市疫情防控战绘制出详实的作战导向图,为早日打赢通化保卫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




  作为身经百战的防疫战士,援通流调队员们深知,在做好病例救治和密接管控的同时,开展重点环境监测消杀,及时消除疫情外环境传播隐患,才能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,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。在全力做好流调工作的基础上,他们一人身兼多职,往往是这边放下笔,转身就背负起30余公斤的消杀设备,再次投入到疫情防控主战场。截至2月5日,援通流调队共出动环境采样人员523人次,对患家、隔离点、医院、学校、办公场所采样2124份,检出阳性样本86份。出动消毒人员1123人次,现场消杀工作3889次,消毒面积185515平方米。通过严谨周密的监测消杀,全面歼灭通化市疫情环境传播风险因素,为通化人民创造了一个干净、安心的生活环境。

  在通期间,流调队深入医学隔离观察点、隔离小区、定点医院、出入城口、火车站、汽车站督导检查,“面对面,手把手”的指导当地人员落实各类管控措施,全面构建起防范疫情的坚实壁垒。多次组织新冠疫情防控技术培训、消毒技术培训班,累计培训人员1270人。通过口传心授,全面提升了通化市疾控中心人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,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疾控队伍。

  在通化疫情狙击战中,疾控系统流调队充分发挥“参谋部、侦察兵、战斗队”作用,与各级党委政府、全体党员干部、基层工作者、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、尽锐出战,共同扛起抗击疫情、保卫人民健康的大旗,构筑起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“战斗堡垒”,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。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动力学拟合模型,此次通化市疫情如未施采取上述有效管控措施,到2月5日感染病例将达到19.7万例。随着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的压实落细,通化市本土疫情未发生大规模扩散,特别是未向省内和国内其他地区输出病例,为全省和全国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



  他们是普通的疾控人。

  但他们肩扛着“疾控人”的职责使命,面对疫情、尽锐冲锋,展现了“疾控人”的忠诚担当!

  他们是英勇的钢铁战士。

  每一次危险逼近,“疾控人”都不曾放慢脚步,只因护佑民众的福祉安康,就是“疾控人”始终不变的铮铮誓言! 

  守望新春,他们在和通化人民一起静待花开。

  守护健康,全省疾控人将永续无私奉献的疾控精神。

地图导航 电话:0431-87976967